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
0
自我挑戰組

AI 教師的新助手:30 天探索系列 第 1

Day 1:AI 教師的新助手初探

  • 分享至 

  • xImage
  •  

前言:

大家可以叫我 Zoya,本人本科所修讀教育相關科系大三,對教育現場的運作模式及其面臨的挑戰始終保持高度關注與研究興趣。在長期的學習與教育實務參與中,我累積了對教學流程、學生學習行為與教育資源運用的理解,並持續探索其背後的理論與實踐應用。

基於此背景,本研究以「 AI 教師助手」為主題,旨在探討人工智慧在教育環境中的應用可能性,分析其對教師角色轉變、教學效能提升以及未來教育發展的潛在影響,期望提出具前瞻性與可行性的思考框架。

今天,我們開始了「 AI 教師的新助手:30 天探索」的第一天學習,主題聚焦在AI與教育的初探,了解 AI 在課堂中的角色、教師與 AI 的合作可能性,以及目前可以使用的工具來作為本次討論的重點。

  1. 為什麼要談 AI 教師助手?
  • AI在教育中的角色不是取代教師,而是「輔助教學」。
  • AI可以處理重複性或耗時的工作,例如:批改作業、生成教材或練習題,讓教師有更多時間專注於引導學生、設計互動課程。

教師仍是課堂核心, AI 僅是「助手」而非「替代者」

教師仍是課堂核心這意味著,教師需要思考的不僅是工具本身,而是如何運用AI來提升課堂效率與學生學習成效。
例如,發想題目的趣味性與創意設計仍是教師的核心工作,AI 可以作為輔助工具,協助教師生成多樣化的教案構想或互動活動,但是否適合特定年齡層的學生,仍需依靠教師的教育經驗判斷。

AI 在教育中更突出的價值,是協助教師統整學生的能力差異,並模擬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瓶頸。透過 AI 的分析與建議,教師可以即時調整教學策略,例如:個性化安排練習難度、補充學習資源、設計引導性問題,甚至生成互動模擬情境,以提升學生理解與參與感。
同時,AI 也能幫助教師減少重複性工作,例如,整理作業或生成練習題,讓教師將更多時間專注於課堂引導、學習回饋與創意設計。
因此 AI 的角色是輔助與擴展教師的教學能力,而教育者在當下需要做的,是策略性整合 AI 生成的資源,並結合自身專業判斷,讓課堂既有創意又符合學生學習需求。

  1. 教師與 AI 的合作可能性:
    在現代教育環境中,教師與 AI 可以在多個層面進行合作,將教學效能最大化。例如,在課程設計上,教師仍負責確定教學目標與學生適齡的內容,但 AI 可以協助生成教學活動、互動問題或模擬情境。
    假設一名教師希望設計一堂數學課, AI 可以快速提供不同難度的練習題或互動遊戲建議,教師再依據學生年齡與能力範圍篩選最適合的方案。在作業與評量方面,AI能協助批改作業並提供個性化回饋,例如使用 Quizlet 分析學生答題模式,提示教師哪些概念學生容易混淆。
    至於學習輔導, AI 可即時解答學生問題,如 ChatGPT 或 Perplexity AI 能為學生提供進階解釋與例題,支援自主學習。透過這些合作,教師的角色將從單純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引導者與策略規劃者,將更多精力放在理解學生需求、調整教學方法以及設計創意互動活動。

  2. 現有教育 AI 工具概覽與教育現場應用:
    目前已有多款 AI 工具進入教育現場,各自對應不同需求。以 ChatGPT 為例,它可以協助教師生成課程活動、互動題目或作文回饋,解決教師備課耗時的問題;學生則能利用它進行自主練習與提問,像是有以下幾種 AI 工具可以做作為使用:
    Perplexity AI 擅長整合資訊與即時搜尋,教師可以快速取得教學資料,學生也可用於研究報告或課題探索,解決資訊繁雜難以整理的困境。
    Quizlet 提供 Magic Notes、Q-Chat 與 Expert Solutions 功能,不僅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複習,還能分析學習弱點,協助教師針對不同學生設計差異化練習。
    Kahoot! 的 AI 問題生成器與 Story 語音調整功能,使課堂互動更具趣味性,解決傳統測驗單調、學生參與度低的問題。最後,結合作業批改、進度追蹤與學生分析功能,教師能即時掌握學習狀況,並提供針對性回饋,改善學生落後或進度不均的現象。
    因此,這些工具的應用不僅解決了教育現場常見的時間壓力與差異化教學挑戰,也使教師能更專注於課堂引導與學生發展。


系列文
AI 教師的新助手:30 天探索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